2025年10月30日,艺术设计学院在艺术楼210工作室成功举办“美与时代”博士系列沙龙第九十六期。本期沙龙由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刘梅博士主持,她以“影视声音设计的跨媒介叙事:从技术到情感”为主题进行分享,特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彭宇宪老师、网易公司美宣岗位的肖浩然师兄担任嘉宾,通过理论建构、案例解析与行业实践的多维视角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声音叙事与感官美学的深度对话。学院感兴趣的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。
刘梅博士以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本次沙龙构建了坚实的学理基础。她指出,当代影视与媒体设计正经历一场“声音的转向”,声音已从画面的附属元素演变为独立的叙事主体,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,更是认知方式与审美范式的根本性变革。刘梅博士以“声音叙事的三维度理论”为主线,系统阐释了“人声—信息与身份”“音效—空间与心理”“音乐与无声—情感与节奏”之间的交互关系,强调声音设计不仅是技术实现,更是一种跨媒介的叙事哲学。她进一步提出:“声音设计的终极目标,不是让观众‘听见’,而是引导他们‘聆听’——聆听故事中的情感、空间中的张力,甚至角色内心的无声独白。”
彭宇宪老师作为分享嘉宾,以“声音设计的多媒介解析与分享”为主题展开系统讲解。他结合纪录片《老广的味道》第五季中“地气”单元的实际案例,从前期策划、田野录音、声音设计到后期混音,完整呈现了声音在叙事中的建构过程。通过卤水老鸭母的市井喧闹、汕头肠粉的蒸制声响、雷公蟹烹饪中的环境氛围等典型场景,彭宇宪生动诠释了声音如何在地域文化的表达中承担“情感翻译”的角色。他强调,优秀的声音设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准还原,更是对生活质感与文化肌理的听觉转译,是“让故事被听见,也让情感被记住”的艺术。
肖浩然从游戏行业视角剖析了声音设计与美术宣传的协同关系。通过解析游戏声音设计的技术标准与创作流程,他指出声音设计已深度融入玩法系统,成为塑造沉浸体验的关键要素。当前,引擎音频系统和AI生成等技术提升了制作效率,但也导致音效同质化现象。他强调,在技术标准化背景下,对声音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的深度挖掘显得尤为重要。
整场沙龙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桥梁,既有学理深度又具实践温度。刘梅博士总结道:“当下,驾驭视听双重逻辑已是创作者的常态。真正的挑战在于:如何让声音这一基础维度,持续为叙事注入新的感知可能。”
沙龙结束后,师生们围绕声音设计的跨媒介叙事展开深度对话。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数字艺术教育内涵,更引导师生突破技术表象,在声画关系的创造性重构中,拓展了以听觉思维为核心的创作新范式。

沙龙现场(一)

沙龙现场(二)

沙龙现场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