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科研工作 - 科研动态

科研动态

艺术设计学院开展“美与时代”博士系列沙龙(九十五):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转向与应用

2025年10月16日,艺术设计学院在艺术楼210工作室成功举办“美与时代”博士系列沙龙第九十五期。本期沙龙主持是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黄艳博士,她以“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转向与应用”为主题进行分享,特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陈佩、王新宇两位老师担任嘉宾,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交互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学术盛宴,学院感兴趣的师生参与了本次沙龙。

活动伊始,黄艳博士以深厚的理论素养为整场分享奠定了学术基调。她指出,当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从“观看”到“共创”的范式转变,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,更是设计哲学、叙事逻辑与审美范式的根本性变革。黄艳博士以“交互设计的实践维度”为主线,系统阐释了“叙事与空间”、“实体与虚拟”、“社会与参与”三个维度的创新实践,最后提出交互设计的终极关怀应当回归人本,强调“交互性转向的终点不是更聪明的系统,而是更深的人性关照”这一核心观点。

陈佩作为首位分享嘉宾,以“信息与交互设计”为主题展开了精彩分享。她从信息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基础理论出发,结合其作品《普利兹克奖》的案例分析,通过一分钟模拟交互视频的深度解析,生动展示了优秀交互设计应遵循的“状态可见性”、“环境贴切”、“用户控制与自由”及“一致性”等核心原则。陈佩强调,交互设计的本质在于构建用户与产品、系统及环境之间富有意义的“对话”,其终极目标并非技术展示,而是创造有效且愉悦的用户体验。此外,她还系统介绍了从创意到实现的设计方法论,包括双钻设计模型、用户研究工具、视觉语言构建及现代技术实现路径,并鼓励学生在掌握Figma这一“数字画笔”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Spline与WebGL等工具的创新可能性。

王新宇的VR专题分享构建了“技术原理-硬件体系-内容生态-产业演进”四位一体的学术框架,系统解构了虚拟现实的核心逻辑与发展路径。他从人类感知认知规律入手,深入阐释了VR沉浸感的形成机制:基于视觉主导的场景替换、高刷新率降低认知违和、多模态感知协同,共同构建“大脑欺骗”的沉浸体验。在产业维度,王新宇引用权威数据分析了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态势,并从战略层面解析了Meta以Quest 3S构建“硬件-内容闭环生态”、苹果Vision Pro推动VR向生产力工具转型、国内PICO 4 Ultra实现非游戏内容快速增长45%的差异化竞争格局。在内容研究环节,他通过《节奏光剑》的“多模态反馈系统”和《半条命:艾利克斯》的“物理交互范式重构”等案例,论证了VR内容从“玩法驱动”到“体验驱动”的学术转型,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。

本次博士沙龙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。整场活动既有理论深度,又有实践案例,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交互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微信图片_20251019111704.jpg

沙龙现场(一)

微信图片_20251019111727.jpg

沙龙现场(二)

微信图片_20251019111738.jpg

沙龙现场(三)